——直击福能贵电#2机组检修鏖战现场
凌晨四点,福能贵电厂区灯光如昼。#2机组庞大身躯在夜色中静默,而它的“腹腔”内,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精度较劲的检修鏖战,正酣畅淋漓地上演。安全帽下汗珠滚落,焊花在幽暗处璀璨绽放,金属碰撞声、工具敲击声、指令传递声,汇成一首专属黎明前的工业交响曲。
攻坚:毫厘之间定乾坤
汽轮机厂房内,巨大的汽缸顶盖被精准吊离,重达数十吨的转子如沉睡的巨龙显露真容。汽机主管彭刚手持强光手电筒,光束沿着转子轴颈一寸寸扫过,眼神锐利如鹰。他深知,这直径近一米的核心部件,任何一丝细微损伤都足以在高速旋转中引发灾难性振动。
“这里!”他突然俯身,指尖轻触一处肉眼几不可辨的细微纹路。经验丰富的金属探伤专家立即上前,超声波探头在轴颈表面缓缓移动,示波器上跳跃的波形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空气凝固了。最终确认仅为浅表痕迹,无损安全运行,众人紧绷的肩膀才悄然松弛,彭刚额头的汗珠这才重重砸在冰冷的钢板上——毫厘之差,便是隐患与安全的生死界限。
在炉膛内部,管排检修平台悬于四十米高空。检修焊工陈志强蜷缩在仅容一人的狭小空间内,面罩下目光如炬。在密闭的空间里,超40摄氏度的温度隔着防护服灼人肌肤,他全神贯注,手中焊枪平稳移动,蓝色弧光精准勾勒出更换水冷壁管的焊缝。每一次起弧、收弧,都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和对工艺极致的苛求——焊缝质量直接关乎锅炉“心脏”能否在超高温高压下搏动不息。
传承:匠心在油污与汗水中闪光
汽轮机本体检修区,年轻技术员冉川洲屏息凝神,双手紧握沉重的液压扳手,在检修队老班长目光注视下,小心翼翼地为高压缸螺栓施加着千钧之力。“角度再正一点,力道要匀!”张振国沙哑的声音穿透嘈杂,每个指令都如定心丸。螺栓紧固顺序与力矩容不得分毫差错,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汽缸结合面漏气,影响万千机组效率。冉川洲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但眼神却愈发坚定。当最后一颗螺栓达到预定力矩值,老班长布满老茧的手重重拍在他肩上,无声的赞许胜过千言万语——这油污浸染的扳手传递的,是设备的安全,更是技艺与责任的薪火。
油污浸透的工装沾着经年累月的煤烟味,锅炉专工李维云的手在锅炉内壁的锈迹上摩挲,指腹的老茧能精准分辨管道的磨损程度。他的小徒弟小刘站在边上,“听声儿,”李维云敲了敲管道,“这嗡鸣里带着颤,准是阀门芯磨偏了。”小刘举着手电凑近,果然在缝隙里看到细微划痕。这样的绝活,李维云也是从师父那儿学的,以前没有精密检测仪,全凭“望闻问切”。今年锅炉检修,小刘带了专业仪器,管道是否有异常将在屏幕上显示一目了然。但他仍跟着师傅爬进温度超40摄氏度的炉膛,看师父用粉笔在管壁画圈:“这儿有隐裂,仪器未必显,但冬天准出问题。”师徒俩的影子投在锅炉壁上,像两株扎根高温炉膛的树。油污洗去又沾满,汗水浸透了一代又一代工装,而那些藏在铁锈与蒸汽里的经验,正顺着扳手的力道、听诊器的震动,悄悄传下去。
主控室内,操作盘前灯光闪烁。值长汪厚星已连续值守超过8小时,双眼熬得通红,却依然紧盯屏幕上每一次参数波动。大修期间系统隔离、恢复逻辑复杂如迷宫,他手中厚厚一沓操作票记录着上百条执行项。他沙哑着喉咙,指令清晰如常:“执行汽轮机盘车投入,注意观察偏心度变化!”每一个指令背后,都是守护机组启动安全的无声誓言。
新章:智慧汗水浇筑安全未来
本次大修不仅是对旧疾的修复,更是对性能的淬炼。汽机专业检修班组实施精细化的汽机转子叶片拆检和内缸汽封齿修理改造。技术主管彭刚整日埋首于图纸与精密测量数据之间,带领团队对上千片动、静叶片间隙进行微米级调整。他们深知,这0.05毫米的优化,最终将转化为机组煤耗的显著降低,在绿色低碳之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历经数十昼夜奋战,#2机组终于迎来涅槃时刻。启动指令下达,沉闷的汽轮机轰鸣声渐次响起,仪表盘上功率数字平稳攀升。当并网成功的绿色信号灯亮起,主控室内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此刻,窗外已是万家灯火璀璨如星河。
正是这炉膛深处无数沾满油污的双手、安全帽下被汗水模糊的双眼、毫厘必争的专注目光,在机器的冰冷轰鸣中灌注了滚烫的匠心,千万次重复的扳手旋转与焊枪起落,共同编织成城市光明背后坚韧的守护网——它无声,却托举着现代文明最基础的脉动;它平凡,却在每一个精确到微米的细节里,点亮万家灯火。(罗克进)